2025-01-07 20:04:11 來源: 微商品牌网
张轶昊:现任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负责GE医疗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发展及运营。
2024年度CEO
他是百年跨国医械企业的在华掌舵者,是跨国企业高管中的创新实干家。从127年前把第一台X光机引入中国,到成为国产创新灯塔,其所在企业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世界的融合、不设边界的创新、服务中国和全球医患。他坚信长期主义,将“全面国产”“无界创新”和“合作共赢”作为企业发展核心战略。新的时期,他将继续带领企业奔赴一场向世界输出中国速度、挽救更多生命的追光之旅。
“商业的本质是不变的,只要专注投入,就一定能成功。”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作为一名在跨国企业工作多年的资深职业经理人,张轶昊此前供职过汽车、快消品等行业。过往多领域知识的积累,让他更善于从全局看事物。他认为,无论身处哪个行业,都要学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捕捉机会。这也与GE医疗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GE医疗总部位于芝加哥,曾是GE下属的业务集团之一。2023年1月4日,GE医疗从GE集团拆分,并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业务主要包括医学影像、超声、诊断药物等。如今在中国,GE医疗不仅在北京、无锡等地建有6大生产基地,构建了高端医疗装备的全面国产化能力,还在中国研发团队的主导下推出了超过140款创新产品,以满足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张轶昊表示,不拿自己当“外人”,是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他深知,如果没有中国本土的研发和生产体系,仅照搬全球团队的技术创新成果,无法迅速响应市场变化。
全面“国产化”
20世纪90年代,张轶昊赴美攻读本科,他选择了文理学院教育,这使他能接触心理学、古典音乐等广泛的学科,这样多元化的学习经历拓宽了他的视野,让他能以更全面的视角思考问题。之后,他在美国工作了十多年,也在加拿大积累了丰富的职业经验。
十多年前,他进入医疗行业,这是他步入的第六个行业。2019年7月,张轶昊加入GE医疗,负责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发展及运营。自此,GE医疗也迈开了在中国“全面国产”的步伐。
众多跨国企业之中,GE医疗是为数不多将自己视作中国本土公司的企业。GE医疗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可追溯至一百二十余年前,当时,由苏州博习医院引入中国的第一台X光机就出自GE医疗。“过去五六年间,GE医疗的战略发生了转变,从‘In China, For China’,转变为‘In China, Of China’。”张轶昊坦言,这意味着GE医疗不再把自己视作外企,而是完全融入中国市场,将自己视为一家中国公司,产品要深度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
在跨国企业工作20余年的张轶昊,见证了跨国企业这些年的一路成长。据他回忆,中国刚改革开放时,一批跨国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当时的商业模式相对简单,国际品牌市场份额的扩大,主要依靠市场和技术优势。20世纪90年代开始,跨国企业意识到,要想深耕中国市场,就需要本土化生产产品。也正是在当时,GE医疗提出了“In China, For China”的战略,开始在国内设立本土化生产的工厂。
20世纪90年代起,GE医疗在中国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1991年,GE医疗与原航天部和原卫生部合资建设了首个本土工厂――GE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卫通用公司”),这是GE医疗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合资企业。1995年,GE医疗在华成立华伦工厂,寓意做“中华自己的伦琴(注:伦琴射线,即X射线)”。2003年,华伦工厂与航卫通用公司一起组成了今天的GE医疗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主要生产CT、X光机和手术机等设备。“目前公司在全球销售的每三台CT中,就有两台是来自北京基地的制造。”张轶昊说。新冠疫情期间,雷神山医院有两台CT来自GE医疗,每天可以做近500人次的肺部扫描。如果没有强大的本土供应链支撑,公司无法快速生产CT设备,供应医院急需。
除了北京的基地,GE医疗还先后在无锡、上海、天津、深圳等地建立了6个生产基地,含7大工厂。每个基地所生产的产品各有差异,比如,成立于1996年的无锡基地,主要生产超声、麻醉、心电监护、呼吸机等生命关爱设备,上海基地负责生产用于医学影像的对比剂等产品,成都基地则主要生产回旋加速器等设备。
GE医疗在国内快速发展的同期,张轶昊则在多个行业积累着经验。不同行业的工作经历让他对市场变化很敏感。1996年,他曾在一家跨国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工作。他注意到,当时中国的汽车产量几乎微不足道,到2008年,中国的汽车产量跃居全球第一。2002年,张轶昊加入美国宝洁公司,他观察到,当时中国消费者开始注重品牌的多样性与年轻化,国产品牌开始崭露头角。这些都让他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在他看来,商业的核心,始终是抓住机会并专注投入。
“一些国际企业对是否投资中国市场,犹豫不决。然而,往往等到利好消息出现时,已错过最佳投资时机。”张轶昊表示,这让他想起20世纪90年代,当时很多跨国公司也面临相似的艰难抉择。选择投资中国市场的一批跨国企业,到如今都获得丰厚的红利。
近几年,GE医疗持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2024年动作更加密集。2024年5月,GE医疗宣布投入3.8亿元,用于上海基地新产品引入等方面的合作。未来5年,GE医疗将在天津基地增加投入5亿元。过去一年,GE医疗在成都和深圳,分别新建了两家工厂,进行产品国产化生产。“整体上,公司的研发人员数量增加了50%,研发投入翻了一番。”张轶昊表示。
最近五年,GE医疗中国销售额里的国产产品及服务占比从30%提高到80%。“这些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也是一路攀升,比如北京基地出品的64排CT产品的零部件国产化率已经超85%,无锡基地出品的系列超声产品的零部件国产化率已经超过95%。”张轶昊解释,产品国产化率的提高,是基于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公司对战略方向的把控,以及中国政府为企业提供的良好营商环境等。比如,新冠疫情期间,公司的高端256排CT产品,通过绿色通道,仅3个月就迅速投入市场。通常这类产品从申请审批到投放市场,需要一年半左右。
当中国市场需要大量医疗设备时,如果没有本地供应链,就无法及时交付产品。张轶昊表示,这也是公司选择独立上市的原因。独立上市后,GE医疗成为一家完全独立的公司,并直接向全球CEO汇报。全球布局中,GE医疗被划分为三个主要区域:中国、北美洲和国际区域。中国是唯一一个以国家为单位,直接向CEO汇报的区域,这突显了中国市场在GE医疗全球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从董事会到CEO,再到各级管理团队,保持方向的一致性尤为重要。这是GE医疗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张轶昊说,“医疗这一赛道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投入,尤其是在有犹豫、有震荡的时候,我们更多是看到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看到患者的需求,看到医疗工作者针对疾病诊疗的需求,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创新和努力去满足它。”
具备全球视野
“当前,中国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在医疗行业。中国客户要求产品配置齐全、技术先进,同时还要具备更优化的成本。对跨国企业而言,如果没有足够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在中国市场很难生存。”张轶昊表示,产品必须迅速迭代,保证成本更优、质量更优的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
他以目前医疗行业的热门赛道――核医学为例,其不仅涉及硬件设备的创新研发,还对新型放射性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和转化应用有着严苛的要求。而GE医疗作为目前业内唯一一家能将核医学诊断和治疗过程的核素生产、药物合成、临床使用等全流程整合起来的企业,再一次超前布局,先后在北京、天津、成都落地相关核医学产线,其中就包括用于生产医用同位素的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生产的医用同位素,经药物合成后成为可用于人体诊治的药物)。
“核药是核医学治疗的关键,而回旋加速器则是制备核药的‘弹药车间’。”张轶昊表示,全球能生产回旋加速器的公司屈指可数,不仅因为设计制造的难度大,也在于相关产业链配套复杂和市场准入壁垒高。在中国,核药的注册要求就远高于普通药物。GE医疗目前正在与东诚药业及中国核医学集团旗下的公司合作,推动一些核药的研发、生产和落地使用。
此外,核药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较短,通常只有20小时或更短。如果药物不能及时送达医院,就会失效。因此,GE医疗也正在建立区域分发中心,确保药物能够迅速、安全地送达需要的地方。
张轶昊表示,这些环节的实现,背后需要高效的供应链支持。“核医学以及包含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重疾和肿瘤诊疗,都是公司重点布局的方向。未来,不仅要满足中国客户的高标准,还要以中国市场为基础,推动全球业务的发展。”他举例道,GE医疗在2024年进博会期间带来旗下首款配备AI和深度学习技术的数字化PET/CT,能在3分钟内完成高清全身成像,还能与最新的核药搭配使用,帮助提前10―15年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GE医疗在中国的深耕,离不开长期的人才培养积淀。张轶昊分析,中国市场的复杂性远超20年前。企业不仅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还包括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对CEO而言,如今的要求更为严苛。
“人才和领导力是推动行业和市场发展的核心,也是公司在竞争中稳步前进的关键因素。”张轶昊表示,如今的CEO与10年前,甚至30年前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民企、国企,还是跨国企业的CEO,都必须具备全球视野和全方位的能力。作为CEO,不仅要懂财务、工程、研发,还需要熟悉合规管理。任何一项能力的缺失,都会对全局造成影响。
30年前,GE医疗就启动了领导力发展培训项目(LDP),旨在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全面能力的下一代领导者。该计划由GE总部牵头,涵盖了GE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板块,参与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相较而言,彼时,国内的MBA教育还没有普及,业内也鲜有人愿意投入资源,培养未来的行业领袖。
张轶昊谈道,这一项目不仅为企业自身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也为整个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国内一些顶尖医疗器械企业的CEO中,很多都是这一项目的毕业生。此外,GE医疗还开展了“爱迪生工程师领导力项目(EEDP)”,这一项目已在中国培养了近2000名管培生。如今这些工程师在医疗设备的研发、设计和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医疗行业需要长期积累,不能依赖短期的资本驱动或回报。”张轶昊认为,职业经理人的使命是以前瞻性思维和创造力服务企业,同时在岗位上像创始人或创业者一样充满热情与使命感。
谈到对创始人和创业者的理解时,张轶昊表示:“中国需要兼具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这种精神应贯穿于管理和决策中。在打造百年企业的过程中,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的角色相辅相成,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发于2025.1.6总第1171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张轶昊:医疗是长期主义者的赛道
记者:牛荷
编辑:杜玮
作为迈入四十岁门槛的女性,我对肌肤护理用品的挑选越发重视。在这段期间,肌肤易...
repu微商此过程实为产品销售与情感交流交融,深化人际间的温暖与信赖,亦诠释了Re...
近期,经过试用,我发现数款性能卓越的纯补水面膜具有明显改善肤质的效能,呈现出嫩...
(曾玥)“总体而言,我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柯成兴认为,尽管短期...
敷用完毕后,肌肤水分得以充分补充,呈现出湿润且富有弹性的健康状态。经长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