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8 13:00:42 來源: 微商网
原标题:在“第二故乡”做出“第一选择”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0月27日消息,新老诺奖得主再聚——约70位世界顶尖科学家与会,包括4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20多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和菲尔兹奖等获得者;前辈青年对话——百余青年科学家、精英学府翘楚将与诺奖得主“面对面”;科学与产业交融——既关注基础科研“最先一公里”,也关注产业转化“最后一公里”。
29日,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即将在上海临港召开。在上海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科学家们将和各方一起,共同探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密码,书写属于人类未来的新预言。
诺奖背后,“中国身影”越来越多
10月1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官网上,一篇文章中的“跨国”致谢吸引目光——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内科陈楠教授,对新晋的三位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得主的基础研究,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这三位诺奖得主,首次发现并完整阐述了缺氧诱导分子(HIF)信号通路在机体应对氧浓度改变中的相关作用机制。没有他们三位20年前的发现,就没有20年后临床医生沿着这条道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的可能。
基于这一基础发现,如今,陈楠团队已经领衔完成肾性贫血新药—罗沙司他的临床试验,超越美国、日本和欧洲,成为首个中国率先批准的国际原创新药,造福广大肾性贫血患者。
即将在29日召开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上述新晋诺奖得主中的两位——威廉·凯林和格雷格·塞门扎都将在上海亮相。
科学家和专业人员“携手”,从最先一公里走到最后一公里。
重大原创科技成果背后,正涌现越来越多的“中国身影”。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在诺贝尔奖网站列出的三位诺奖得主的5篇代表作中,塞门扎代表作的第一作者,正是华人科学家王广良。毕业于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他,也是这项原创成果中的“中坚力量”。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雷戈里·温特说,许多了不起的华人科学家正在走上舞台,中国应对科学未来有自信。
这里,正在加码对国际人才和青年科学家的关注,为未来蓄能。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全球“最强大脑”将为上海带来一连串惊喜——在今年新设的“莫比乌斯论坛”上,所有顶尖科学家将每人独立发言3分钟,畅想和预判未来20年科学、宇宙和人类的样态;
——在“国际大科学计划”战略对话中,十余位国内外战略科学家将展开200分钟不间断讨论,重点聚焦国际科技界普遍关注、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影响深远的研究领域;
——全球100余名优秀青年科学家齐聚“青年科学家论坛”,在顶尖大咖面前展开“路演”推介自我,以及8大主题峰会,研讨或将改变人类命运的众多话题……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秘书长王侯介绍,论坛面向全球近50所高校、院所发起遴选,征集百位具有活跃研究能力的青年科学家参与,鼓励和支持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创新性教育和公众科学活动中。“青年科学家独立演讲,诺奖科学家听、诺奖科学家评,相信对这些参会的青年科学家是一次极好的历练和成长过程。”
齐聚上海,“第二故乡”磁力渐强
来到上海,是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原始创新的尊重、对前沿科学的追逐,以及对青年才俊的包容期望。多位诺奖得主表示,蓬勃发展的创新上海,正在成为不少诺奖得主眼中的“第二故乡”。
“如果有一天,因为‘点击化学’研究再度获得诺奖,这是对我和中国同事一起工作的肯定。”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瑞·夏普莱斯这样说。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库尔特·维特里希是首批来沪工作并拥有“中国绿卡”的诺奖得主之一,他表示,中国科研环境正越来越好,选择的天平不断向中国倾斜。
“上海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决心和行动令人印象深刻,愿在推动科学事业发展、培育青年科学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将美好愿景变为现实。”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这样说。
发展科学技术、推进科技创新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敞开合作胸怀。开放包容的上海,成为不少诺奖得主的首选。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于2018年联合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成为654名受访全球科学家最向往的中国工作城市。充沛的科创资源和开放包容的“海派”城市文化,构成了上海对全球科学家的主要吸引力。
让科学家们能留在这里、扎根上海、投资未来,论坛所在地临港地区正在加速建设高品质的国际科学社区。上海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家平表示,以即将召开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为契机,临港将引进若干名拥有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研究成果的顶尖科学家,参与构建国际性的科技孵化和国际转化平台,探索创新源头最先一公里和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对接。
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任陈杰表示,上海将打造开放创新的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进一步吸收全球的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资源要素在聚集临港新片区,把临港新片区打造为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
未来,上海将推动中外科学家的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同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科学普及教育等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为中外顶尖科学家在沪开展科技创新、进行合作交流创造更好条件、营造更好环境。
“第一选择”,基础科研是进步源泉
科学、技术以及创新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推动世界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系列国际会议正在创造面向国际的科学外交合作平台。
罗杰·科恩伯格说:“基础科学和发现是所有进步的源泉,它们很多是在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情况下完成的。不要试图直接解决难题,相反地,更应该追求对自然的好奇心,解决方案将随之而来。”
在去年的论坛上,科学家们已经表达了国际合作和青年成长对基础科研的重要促进作用。科恩伯格说,要通过集体努力,通过全世界的思想和信息交流。“我们中没有人是独自成功的,我们的成就都建立在彼此的成就之上”。
打基础,利长远。上海作为中国打造全球科创中心的前沿,不仅要关注科研的“最后一公里”,更要放长眼光,立足基础科学的“最先一公里”。临港集团总裁袁国华说,临港就是要把最好的资源,聚焦基础科学,张开双臂欢迎世界顶尖科学家,尤其是青年科学家来临港交汇交融。
集聚一批科学原创的引领性人物,大都是化学、物理、医学、经济学、计算机等领域的巅峰人物,众多大科学家相聚的“第一选择”是一致的:以汇聚最强大脑、共建人类科技命运共同体为使命,着力推动基础科学、倡导国际合作、致力青年成长。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表示,临港已经针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四个产业领域提出专门的聚焦性政策措施,在明确的重点产业以及相关领域重点突破,在基础科研领域加注精力,打造世界级“科学港”。
(本文原题为《在“第二故乡”做出“第一选择”——写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召开之际》)
作为迈入四十岁门槛的女性,我对肌肤护理用品的挑选越发重视。在这段期间,肌肤易...
repu微商此过程实为产品销售与情感交流交融,深化人际间的温暖与信赖,亦诠释了Re...
近期,经过试用,我发现数款性能卓越的纯补水面膜具有明显改善肤质的效能,呈现出嫩...
(曾玥)“总体而言,我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柯成兴认为,尽管短期...
敷用完毕后,肌肤水分得以充分补充,呈现出湿润且富有弹性的健康状态。经长期保持...